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和应用

栏目:产品知识 发布时间:2010-04-0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和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称PIVAS)就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全肠外营养液(TPN)、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的配置。PIVAS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PIVAS建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院。随后,美国及欧洲各国的医院纷纷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迄今,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100%的非盈利性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配置中心。

    1999年,我国的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建立,至今,全国已有配置中心上百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21日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卫医发[2002]24号)。随着规定的执行,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在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同时,可以减少药物浪费,降低用药成本,确保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陛,将不合理用药降至最低。

    (一)保证药品配置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建立,配置过程是在完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配置间的级别为万级,层流台(相对正压)和生物安全柜(相对负压)均为百级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药品的转移、混合,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热源以及微粒污染的概率,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输液反应,确保静脉用药安全。

    (二)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药物的集中管理,减少了部分药品的浪费。例如,胰岛素每支400单位,患者每次使用仅仅需要几个单位,在配置中心建立后,患者只需要购买几个单位,然而在以前患者则必须购买整只,既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又降低了患者医疗成本,进而促使药品生产厂家从包装规格上进行相应的市场转变。

    (三)加强职业防护。

    肿瘤化疗药物和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在极低的剂量下可以对护理人员产生职业伤害,例如骨髓抑制反应、神经毒性反应、肾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有的药物还会产生致畸性、致癌变、致突变等等诸多不良反应,在过去的暴露的配置环境中常常会对职业护理人员造成健康伤害,现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得到了全面的防护。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穿着连体隔离防护服、手戴双层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在生物安全柜中:相对于配置间为负压,避免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周围的环境和危害护理人员。

    (四)提高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共享。

通过配置中心的建立,药师的临床技术服务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从配置药品回归到护理病人上来。配置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资源共享,药品信息、医嘱信息、调剂信息的共享。

                                                         (静脉药物配置技术中心 许宏凯 供稿)